女儿心目中的父亲、画家、美术教育家丁正献
最近,我应邀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红色艺履》编委会组织的活动,分别走访与编写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或就学的早期艺术家们的峥嵘岁月与不凡业绩,所写文章经审核定稿后,将在今年十月正式成书出版。
3月31日下午,我和在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张春艳采访了版画系老前辈、美术教育家丁正献先生的女儿丁衣衣,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互相交谈,让我和张春艳对不够了解的丁正献先生有了更多的认识,丁正献先生和他们那一代人极其曲折的人生历程,使我们这些后来人闻后获得不少教益。
丁正献先生的正式年表容我们以后在正式书刊上正式发表。我先根据采访他女儿丁衣衣口述心目中的父亲、画家、美术教育家丁正献先生生平的记录,整理梗概并转述如下,谨此作为2009年清明节对丁正献先生的纪念。
父亲在很小的时候,他的亲娘就过世了,因此他从小是由他的奶奶带大并在浙江嵊州南部山区生活了很长时间。我爷爷有些薄产,可以算是个小地主吧,所以惹得当地土匪眼红,他们曾经把父亲从住处旁的柴火间里搜出,并绑票。我爷爷只能破财消灾,赎回自己的孩子。
父亲从小学习文化,能对对子,后来在绍兴结识了绘画老师后,开始走上了美术之路。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时,父亲跟随校长刘海粟、恩师倪贻德。二十多岁刚毕业,就开始投入国内对日的“八、一三”全面抗战活动。
1938年,父亲到武汉,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与傅抱石、力群、赖少其、卢鸿基、罗工柳、王琦、李可染、倪贻德、王式廊、周令钊等从事抗日美术宣传工作,有作品参加当时的许多展览。后来在从武汉撤退去重庆的途中。天上有日机轰炸,周围是如潮的难民,自己还有行李,还要边宣传抗日、教唱抗日歌曲、画宣传画、办露天的抗战画展、负责抗战时期的一些版画工作等等,真是难以想象他们这一代人的干劲与激情啊。现在的电影和电视未必拍得出那种真实感人的场景。
到了1939年,父亲和同在重庆的卢鸿基、王琦、王朝闻、洪毅然等人筹组抗日美术刊物《战斗美术》、建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国内外举办抗战木刻展览。他当年创作的作品被法国“二战”博物馆收藏。他还在重庆参加主办报刊的木刻专页、副刊等。
1942年秋,父亲应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聘请,在这个学院的艺术系教素描和版画课程,这是开创国内版画课程教学之先河的。当时的教育部给他讲师职称。1945年秋,他就晋升为副教授了,但由于特务在学校骚扰、迫害进步人士,父亲受聘不久就离开了这所学校。
1943年,我姐姐出生后,父亲得过一次在当时被认为是绝症的肺结核,吐血,但他积极配合医生,靠顽强的精神与体质,仅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抗过了这场大病。
1945年11月,中共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新华日报》设宴招待了父亲、王琦、汪刃峰、刘岘、王树艺、梁永泰共六位“中国木刻研究会”的主要版画家,周副主席席间鼓励各位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称木刻是另一支战斗队伍。父亲觉得很光荣。这一年,父亲还在重庆举办过个人画展,展出了油画、连环画、版画,其中版画《赖家桥之秋》收藏于现在的中国美术馆。他还与其他版画家举办过联展。
我是1945年出生的。抗战胜利后,他携家人和亲戚一路颠沛流离、千辛万苦从重庆来到上海。因父亲失业,一家人只能靠吃救济粮度日。后来他把家人安顿到嘉兴,自己在当年的上海《天山画报》社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同时,父亲参加了在上海 “中国木刻研究会”迁建、恢复的工作。
1949年5月,在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解放军接管,军代表是父亲的老师倪贻德。是倪先生把父亲从上海召回由国立艺专改名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受聘为副教授,在绘画系教学并兼任工会工作。父亲也关心倪先生,帮老师找回了刘苇女士,成全了他们这对传奇伉俪的姻缘。他创作的《希望——农民参观拖拉机》,入选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建国后首次出国画展,并由苏联和国内一些权威报刊发表。
从解放后到1957年,除了他1953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素描教学会议时被诊断并很快治愈黄疸肝炎之外,父亲从年龄、精神面貌、家庭、创作、教学等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时期之一。他在那一阶段创作了版画《西湖风景》组画等很多作品,妹妹和弟弟也相继出生。
解放初,庆祝集会很多,要画大幅领袖像供人们抬着游行,他和同事以及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在院内屋里挑灯夜战赶任务。有外事活动时,天气很热,他也认真穿好西服革履去见来宾。他还参加了美院附中和工农专修班的教学工作。版画系成立之后,他又被组织安排转入版画系,担任副主任和素描教学工作。
在“反右”后期的一天,一位当时美院党委的领导来我家与父亲谈话,室内气氛非常凝重。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双手掩面哭泣。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差一点被打成“右派”,只是因为“指标已满”而未入册,但这无形的“帽子”压了他一辈子。
1958年以后,父亲在言行等许多方面变化不少。他的创作不多了,但他非常积极地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玩命似的劳动、“大炼钢铁”时守着土炼铁炉整日整夜不回家,他好像是想用行动改造自己,用汗水洗刷自己。
1963年,父亲被医生告知已患有“非常恐怖”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他当即就找中医治疗,积极配合,长时期的服用四妙活血汤,终于保住了自己的腿。
“文革”风暴正急的1968年,已经受到严重冲击的父亲患了直肠癌,他还是咬牙坚持挺过来了。
1976年,父亲被迫从美院退休,他的全部人事关系也转到了街道。
1977年,我母亲在被确诊为肺癌后的第三个月逝世。
1978年开始,父亲与颜文梁、刘汝醴、许辛子、卢鸿基等几位老画家为振兴中国的色粉画,不遗余力地忙了十几年。他在跑外地、出书、办展览的间隙,也抽空创作和发表了不少色粉画作品。
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父亲还被当选为首届理事。浙江版画会成立,他又是常务干事。
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颁给父亲“辛勤耕耘艺坛五十年,为祖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荣誉证书。
1989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父亲为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评委。
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父亲“新兴版画贡献奖”。
父亲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他人生道路的最后十三个月是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的。他在气管被切开,呼吸靠呼吸机,进食靠鼻饲,腹部的刀口始终没能愈合,不能说话的情况下,还用写字条的方式关心他人。他很想出一本自己的画册,我和儿子为了安慰他,就抓紧赶制了一本没有正式书号、经他确认的作品集。他还想办一个自己的画展,可是……。
父亲是一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性格耿直,向往进步,崇尚艺术,一生对名利很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