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坚年表1922年(壬戌) 1岁 农历5月26日,生于浙江省缙云县新建区河阳村。乳名一龙,取“独龙团团转”之意。
1924年(甲子) 3岁 是年春,祖父为其改名震坚,企望他命根坚实,百岁长寿。 农历九月初九,祖父去世,享年81岁,留给他一方石章,上刻“半潭秋水一房山”,勉励其日后从事艺术工作。
1926年(丙寅) 5岁 喜欢绘画,开始用毛边纸大量临摹绣像小说上的人物。
1927年(丁卯) 6岁 临村西岸有一学识渊博、古学造诣颇深的长者舒望周先生,见其聪明好学,常热心予以指教。
1928年(戊辰) 7岁 是年春,入河阳小学读书。国文教师钱润生甚为赏识,特赠一支羊毫笔。 著名金石书画家楼辛壶的父亲狮山先生,前清贡生,常来教他写字画画,与其成了忘年之交。
1930年(庚午) 9岁 是年中秋,寓居杭州的楼辛壶先生返乡探亲,由其父狮山先生带领,并携来他自己的山水、书法原作,给李震坚观赏临摹,并给予正规的指引。
1931年(辛未) 10岁 是年春节,狮山老先生又一次带领回乡拜年的楼辛壶先生到过他家,观看他平日的习作,进行逐一讲评。
1932年(壬申) 11岁 是年,就读河阳小学。自此,经常临摹楼辛壶先生的书画原作。
1933年(癸酉) 12岁 作条幅《喜鹊伴梅》两幅和中堂《松鹤长青》一幅,均存于亲友丁慎修处,文革中被毁。另临摹中堂《八仙过海》和《白鹤伴松》各一幅、钟馗多幅,均已失传。绘画已为乡人喜爱,有神童之目。 农历12月,河阳小学毕业,得书法优秀奖。
1934年(甲戌) 13岁 是年春季,考入仙都初级中学。家贫,无力筹足学费,只读了数月便辍学。 夏季,入河阳村合作社为店员。
1935年(乙亥) 14岁 是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弟李震雷生。 自春至夏,仍为河阳村合作社店员。 秋后,去姓尚一家私塾附读,开始学习古典诗词。
1936年(丙子) 15岁 是年秋季,辍学在家。不久,入赘章岭下村的军法官张治平请他去任文书。
1938年(戊寅) 17岁 是年农历三月,与武义县柳坦村张雪芝订婚。
1939年(己卯) 18岁 是年春,重入仙都初级中学半工半读。
1941年(辛巳) 20岁 是年冬,仙都初级中学毕业,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留校担任抄写工作,同时,代教初一年级《国画》。
1942年(壬午) 21岁 是年新春,去武义柳坦与张雪芝结婚。
1945年(乙酉) 24岁 农历四月十六日,长男李村生。
1946年(丙戌) 25岁 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于抗日胜利之后,即自四川迁回杭州。其对该校早已心向往之,便以同等学历赴杭投考,但未录取。
1947年(丁亥) 26岁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长女李小燕生。 秋季,以同等学历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直接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师,学习花鸟、山水、书法和诗文。
1948年(戊子) 27岁 是年,就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自拟别号:茅塞、李蹊、无言子等,其五十年代初的连环画作品和习作中常署这些别名。 作花鸟画《入夜》与《秋》,后选入《李震坚画集》。
1949年(己丑) 28岁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莫朴等名家来接管并领导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李震坚开始学习素描与油画,积极学习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与他们合作一些革命题材的作品。
1950年(庚寅) 29岁 10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校把国画系与油画系合并为绘画系。李震坚更致力于油画创作。 夏季,与莫朴合作一幅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的油画。 7月,毕业。留校为研究生,兼任绘画系的教学辅导工作。
1951年(辛卯) 30岁 是年春季,与指导老师金浪一起去青海、新疆一带,参与当地一些地方工作,从中体验生活,积累大量素材和创作。
1952年(壬辰) 31岁 农历四月初六,次男李霁生。 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毕业作品油画《摸荸荠》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均有创新。
1953年(癸巳) 32岁 是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学校筹备成立彩墨画系,并遴选优秀毕业生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同学培养为新中国人物画师资,从而大胆引进素描写生与中国传统笔墨相融合,此即日后形成“浙派人物画”并有影响于全国之始也。 农历正月,其妻张雪芝迁来杭州,夫妻居住在里西湖栖霞岭下19号甲舍。
1954年(甲午) 33岁 6月,随同中央美术学院暨华东分院组成的敦煌艺术考察队,由史岩、邓白、金浪率领,与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一行11人,去敦煌莫高窟考察,参观、临摹、学习,先后三个月。 与顾生岳、徐永祥等参加华东文化部年画改革工作团赴山东考察。院决定,与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一起改攻彩墨画。
1955年(乙未) 34岁 农历八月初二,次女李晖生。 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随中国代表团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作短期访问。作《蒙古老牧民》等。 作山水画《黄河新风景》(长卷,与人合作),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展出,为日本东京博物院收藏。另有人物画《春晓》与《期待》。
1956年(丙申) 35岁 作人物画《强渡长江天险》(国画),藏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7年(丁酉) 36岁 暑假,学校由里西湖搬到南山路218号。 11月,其家由栖霞岭搬到南山路204号。 创作人物画《背枪的猎人》、《人勤猪肥》与山水画《山野的春天》、《伊敏河之春》等。
1958年(戊戌) 37岁 6月,校名改为“浙江美术学院”,为文化部所属重点艺术院校。 由浙江美术学院师生选辑的速写专集中,李震坚的作品有:《五金农具社女工》、《装配间》、《采茧》、《收购站》、连环画《女炉长》等。还有《横街乡机械修配厂》、《南浔五金农具社》两幅速写作品被选编入《速写画法》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0年3月)。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父亲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1959年(乙亥) 38岁 10月,带国画系学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摹古画,饱览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真迹。 此后,又带学生去浙江农村劳动,体验生活,作《江南处处收种忙》;又到新安江建设工地写生,作《春临新安江》等。
1960年(庚子) 39岁 3月,到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体验生活,作《红军时代暴动队队长邹文楷大爷》、《井冈山上的斗争》等。 《井冈山上的斗争》参加全国美展后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在《解放军画报》等画刊上发表。 嗣后,又带国画系人物画科四年级学生,到舟山白泉劳动。创作人物画《妈妈的新课题》,该画被编选入《现代人物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1961年(辛丑) 40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作人物画《靶前论英雄》;又作历史人物画《戚继光平倭图》,并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又作《出海》,刊于《浙江日报》1961年1月16日2版。 11月,去雁荡山写生。途经故乡缙云,去仙都风景区写生。作山水画《鼎湖雨霁》。
1962年(壬寅) 41岁 5月,去甘南拉卜楞、新疆吐鲁番体验生活,前后三个月。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有:速写《维吾尔族大爷》、《维吾尔族女孩》、《姐妹俩》、《赶集》;水墨画人物:《维吾尔族老人》、《维吾尔族青年》、《可爱的小羔羊》、《佩剑的藏民》、《藏民妇女头像》、《牧女》、《渔家女》、《吉羊》(水印贺卡);山水画有:《青稞地上》、《火焰山头》、《拉卜楞寺庙》、《佛子岭水库》等。
1963年(癸卯) 42岁 作人物画《新泉》、《春雨》。 另作国画《新泉》,刊于《浙江日报》副刊《钱塘江》刊头。(1963年10月9日)。 作连环画《东海前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年(甲辰) 43岁 春夏之交,深入海盐县澉浦公社凤凰山等地体验生活,收集画材。作人物画《凤凰山下十姑娘》,此画入选浙江省美术展览会展出,并选登于《浙江日报》美术新作版(1964年9月20日4版)。次年,又选入全国美展作品华东地区作品在杭州展出。 为嘉兴地区越剧二团来杭演出的《山花烂漫》作剧中人物绣像:一、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叶爱群;二、第二生产队队长管百泉。均载《浙江日报》钱塘江刊头画(1964年11月29日4版) 为社会主义歌手叶英美造像。
1965年(乙巳) 44岁 是年,回故乡岩山下过春节,在临近村庄作写生,画《白马水库》一景赠水库收藏留念。 应邀观看中央歌舞剧芭蕾舞剧团来杭演出大型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洪常青指引琼花投奔红军》刊于《浙江日报》(1965年6月6日4版)。又作《白毛女》剧舞台速写:人物两幅,均刊于《浙江日报》。 为声讨美国军用飞机在公海上空连续对我国商船进行挑衅的滔天罪行,浙江美术学院师生举行“援越抗美”美术作品展览,李震坚与冯运榆合作国画《新安江工人的怒涛》,入选展出,并选登《浙江日报》(1965年8月3日4版)。 11月,带学生到诸暨县化泉公社大高庑大队劳动,写生。画有《山村小女》、《大高庑女青年像》等。 另作《二仙图》。
1966年(丙午) 45岁 作人物画《农村女青年》、《女社员》。
1970年(庚戌) 49岁 3月,与学生一起去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一带体验生活。
1971年(辛亥) 50岁 与周昌谷、周昌米、姚巧云等合作画《沙家浜组画》。
1972年(壬子) 51岁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深入东海前沿体验生活,作国画《在风浪里成长》,被入选全国美展。此画被香港中华书局编入《中国画家百人集》,浙江、天津等地美术出版社均陆续编入画册和《工农兵形象选》在全国发行。 又作《东海老大》、《农村女青年》、《农村小女》、《水印女工》等,其中《农村女青年》被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入《工农兵形象写生》(《中国画选》),1975年出版。
1973年(癸丑) 52岁 由浙江美术学院供稿,出版《速写》专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其中刊有李震坚作品两幅《东海渔民》、《战士》。 再次到雁荡山写生,并在温岭、台州、石塘等地收集生活素材。作速写人物:《女民兵——顾亚苏同志》、《战士——陈建国同志》、《船老大》、《海防战士》;作人物画《东海渔民》、《老艄公》、《海风》、《老画家——艾尼》、《农村青年》以及雁荡山的风光写生等等。
1974年(甲寅) 53岁 11月,带领国画研修班学员到上海造船厂体验生活,画了大量速写。嗣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选编了《沸腾的船台》速写专辑,1975年出版。其中,选刊李震坚作《散热器上油》、《上早工》、《锻工车间青工》三幅。 又作国画《造船工人》载《美术资料》(14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出版。另作《船厂女工》(国画)、《上海船厂木工车间——若祖林同志》、《封师傅肖像》等。
1975年(乙卯) 54岁 到浙江绍兴、上旺一带写生,作《体操运动员》、《农村姑娘》、《女工人》、《蚕花姑娘》等。 《海防战士》(署1973年春)被编入《速写选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12月出版)。
1976年(丙辰) 55岁 作《青年渔民像》及分步骤画法,被选编入《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本》和《略谈中国画意笔人物写生》画册。 6月15日,返故乡缙云岩山下探亲并去附近农村写生,8月10日受缙云县文化馆邀请,为县城广大美术爱好者讲课,当场作示范指导,并展出供观摹新作若干幅。其中《农村姑娘》、《山村小姑娘》均入选《李震坚画集》。 10月初,国画系第二届工农兵学员16人,去陕北体验生活。 作人物画《战士》、《陕北大娘》、《陕北老农》、《老羊工》、《老农》、《妇女》、《陈亚庆同志》、《拖拉机手》及风景写生《黄河初雪》、《今日南泥湾》、《陕北佳县》、《延安枣园》等。
1977年(丁巳) 56岁 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重新绘制《周总理在新安江上》,在浙江展览光展出。 作国画《曙光》。又作花卉《江皋秋艳》、《百花齐放》(选用于贺年卡画页),人物画《牧马人》等。
1978年(戊午) 57岁 4月,作《毛主席视察农科所》,在《工农兵画报》发表。 去浙江镇海体验生活。作《放学回家写小丹》、《油田女工》、《凝神》、《东坡舞月图》、《知识青年》、《化验员》、《枇杷树下的姑娘》、《迎春》、《春酣》、《蕉雁》等。 冬,受国务院邀请,为北京首都机场、宾馆及首长个人作画,时约两月。
1979年(己未) 58岁 是年春,国家首批恢复高校职称,被晋升为副教授。 从本学期开始带硕士学位研究生刘国辉、佟振国、杜滋龄、王涛。学制3年。 作国画《玉洁冰清》,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政府。 又作人物画:《梅姑》、《期待》、《春晓》、《迎春曲》、《山涧》、《村姑》、《藏族牧羊姑娘》、《颂歌》、《少女人体正面立像》、《少女人体侧立像》;山水花鸟画:《迎客松》、《小龙湫与独秀峰》、《健翮欲翔云汉外》等。 另有《战士》、《渔民》、《绍兴姑娘》三幅速写作品,编入《速写技法》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1980年(庚申) 59岁 2月,带研究生去云南体验生活,前后近半年,自大理经澜沧江、怒江,到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作《温早课》、《试新衣》、《采蕉图》、《种花姑娘》、《竹楼小景》、《傣族小女》、《蕉香沁心》、《小憩》、《云贵途中》等。又作《漓江小景》。 国画作品《东坡赏砚图》先后入选《上海中国画院精品收藏展》和《中国近代水墨名家联展》在台湾东海艺术中心展出。 《荷塘秋色》等作品参加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等地展览。 还有《为吾师潘天寿造像》、《易安词思图》、《巫山神女》、《报春图》等(见《李震坚画集》)。 《文姬归汉图》(署已未写)发表于《文化娱乐》杂志1980年2期封底;《延安枣园》(速写)发表于《山水画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陕北老农》、《喜悦的老羊工》、《船厂女工》发表于《速写》专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 李震坚人名被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俞剑华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
1981年(辛酉) 60岁 2月14日——28日,随同杭州市文化代表团访问日本,进行艺术交流。回归后撰文《金石交·翰墨缘——访问日本十四天》一文,发表于《新美术》1981年4期,并刊登其访日为日本朋友作画照片,及访日所作速写《持花妇女》、《樱花之曲》、《裱画工场一景》、《日本岐阜市美侬裱画工场》等。 此行,作画绝大部分即席赠与日本友人,现家藏有《友谊常青》、《樱花之曲》、《故乡曲》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六十周年,作《引路》。又作《荷塘秋晓》、《清品》、《三清图》、《荷塘雨趣》、《松鹰》等。 作《馨香馥郁》,祝《经济生活报》创刊三百期。《九歌山鬼》发表于《文化娱乐》杂志1981年12期封面。作《牡丹图》。
1982年(壬戌) 61岁 《浙江画报》发表专访,郑朝撰文介绍“画家李震坚”。 作品参加全省首次“扇面艺术展”,其中有陆俨少、邓白、陆抑非、方增先、舒传曦等。 作人物画《春城无处不飞花》、《金果满水乡》、《船老大》、《雪莲》;作花鸟画《美意延年》、《荷塘清趣》、《谐趣》图等。 作书法《王荆公六言绝句》。 又《易安词思图》(署庚申)发表于《文化娱乐》杂志1982年1期封面。 应邀为缙云县工艺美术公司绘制扇面国画《易安词思图》一帧。
1983年(癸亥) 62岁 《迎春花》(中国画专刊)刊出莫朴文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介绍画家李震坚,并发表李震坚佳作9幅。(1983年第2期) 撰写《传神与魅力——回顾历史绘画所引起的联想》一文,载《新美术》1983年第3期。同时发表其佳作4幅。 十月中旬,偕同夫人张雪芝女士去丽水写生,旋又去龙泉、福建武夷山等地观光写生,历时一个月。10月15日在丽水群艺馆为全区美术作者授课并作巨幅人物写生示范。作人物画《山泉》及上水画《晚霞》。 应邀为缙云《仙都民间故事》作封面画《十仙女照镜》一幅,友缙云县文化局收藏。 作《易安词思图》画为香港文汇报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念,署癸亥。同时,发表书画作品5幅。 又作《易安词思图》为丽水地区群众艺术馆落成志庆。
1984年(甲子) 63岁 春,作《晴霞焕彩》贺丽水日报创刊。 5月,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建台35周年书画家茶话会上即兴作《春之歌》志贺。 作《竹石图》、《藏族牧女》、《漠外云烟》、《女青年人体侧立像》等。
1985年(乙丑) 64岁 4月,去福建泉州华侨大学讲学,5月回杭。 继作国画《人体》(教材)6幅。 为四川省眉山县苏东坡博物馆作《东坡舞月图》。 作人物画《浣纱图》,发表于《文化娱乐》杂志封面1985年第4期。 7月,为怀念艺术大师潘天寿,《西泠艺报》(1985年第2期)发表李震坚《画家潘天寿》(国画)并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文。 8月,应奉化县政协邀请,随同西泠书画院一行16人,到奉化溪口作为时2天的参观访问,其作大幅《回春》图。 10月14日,与在杭省市书画家郭仲选、柳村、吴山明、童中焘等20余人,应邀冒雨参观中东河和清泰立交桥工程现场,并即兴书画创作,深受好评。 11月16日,为庆祝缙云县文联成立,写贺信并作《巍峨鼎湖》(国画)和书题自撰诗一首志贺。 同时,受聘为缙云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 为缙云县盘溪中学作书题词:“为祖国开出奇苑异。” 作行草书《柳宗元渔翁诗》一帧。
1986年(丙寅) 65岁 元月,应邀出席《西泠艺报》编辑部举行在杭知名篆刻书画家座谈会和西泠印社暨西泠书画院举行丙寅迎春雅集。叙旧话新,即席创作。与王伯敏、邓瑞和、姚耕云、周仓米、叶尚青、朱颖人、洪世清、柳村、杜高杰等合作巨幅《迎春图》、《迎新图》、《百虎书艺选》等。 继续作国画人体4幅。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一书中,刊出其国画人体二幅(署乙丑作),1986年6月漓江出版社出版。 6月,作国画《别样红》,祝《西泠艺报》创刊一周年。 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李震坚画集》沙孟海题签,莫朴作序,吴永良撰文《根深叶茂花正红》。该画集收集其在六、七十年代创作的人物、山水、花鸟作品73幅。 8月,《浙江人物画选》刊出李震坚国画人物《藏族姑娘》(署甲子年)、《东坡赏砚图》(署壬戌年)二幅;《浙江花鸟画选》刊出国画《荷塘清趣》(署1984年)一幅(西泠印社出版,1986年8月)。 8月晋升为教授。 11月办理退休手续,退出教坛。 作国画《新月》,发表在《浙江日报》“西子艺苑”栏目,1986年10月25日3版。 沙孟海、沙更世父子书画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举行。李震坚撰文《谈沙更世的画》发表于《浙江日报》1986年11月9日4版。 11月,为《缙云县工业志》封面题签。
1987年(丁卯) 66岁 继续创作国画人体,署丁卯有二幅,另作无题、未署年月的国画人体六福。 自此,《中国画人体》画面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并着手编写文字说明,艺术大师刘海粟为《李震坚国画人体》题签。惜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出版。 6月,撰文《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杜滋龄作品有感》,载《新美术》1987年2期。
1988年(戊辰) 67岁 李震坚人名艺绩,载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积极准备创作各种题材的新作,欲应邀去新加坡举办李震坚画展,不时也为国家政府赶制赠送给外国访华代表团的“国画”礼品。 11月,应邀在杭州西子宾馆参加西泠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应约撰《回忆辛壶先生》一文。 12月,《浙江日报》1988年12月7日第四版《浙江一县》续篇《新人物志》,题为《缙云书画三大家》,他是其中之一。
1989年(已巳) 68岁 4月,缙云县政协诗书画社成立,受聘为该社顾问。 5月,应国务院邀请,赴北京为国家领导人作画,历时一月。曾作《画龙点睛》、《东坡赏砚》两幅,以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夏日,偕夫人张雪芝到金华双龙洞写生。 作《两仙图》、《童趣古今同》、《四君子图》、《嗅梅图》等。其中《嗅梅图》由现代出版社、中国对外贸易公司上海分公司选编入1990年月历《中国人物画选》出版。 作无题山水《舟山风光》。 为缙云县城风景山石壁书题“石城”两字。 为河阳桥书题桥名。
1990年(庚午) 69岁 作国画《东坡舞月图》。 作《唐人词意图》,刊于《西湖书画集》杭州市政协书画会作品选,1991年5月出版。 2月,作《吞吐古今,尽得风流》一文,热情地评价中国画家王涛。 4月,《中国钢笔书法》(1990年4期封二)发表《东坡赏砚图》、《清照词思图》、《山水》(无题画江南小景)作品三幅。 李震坚艺绩载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为缙云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书题牌名。 为金华双龙风景区“金华观”建筑群作画。 继续为赴新加坡举办书画展作准备。
1991年(辛未) 70岁 7月下旬起程去新加坡,8月中旬回杭。应邀于8月10至12日在新加坡文澜艺术中心举行“李震坚画展”,展出其近年力作70余件,深受当地各界欢迎。 在新加坡进行了20多天的参观访问,带回许多新加坡人、印度人的生活彩照和写生素材。 作人物画《乾陀罗舞》。 作《静》,在缙云县“千人泥腿子”书画展上展出后,由缙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冬,自感不适,胸痛,诊断为肺癌。
1992年(壬申) 71岁 病重期间,美院由吴永良教授提议并撰写解说词文稿,由浙江美院电教馆拍摄电视艺术纪录片《情系翰墨》,介绍李震坚书画艺术。杭州电视台于1993年9月29日晚《TV沙龙》栏目中《星座》专题播出。 7月25日,《西泠艺报》第79期,发表《李震坚画集》莫朴作的《序》和他的书画作品《竹报平安》、行书《贯休句》及《谈艺录》七则。 8月初,美院召开“李震坚先生作品观摩会”,与会者盛赞其为卓越的艺术教育家、画家。 10月1日,受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从1992年10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10月6日,撰文《鲁克水墨人物作品欣赏》,在《钱江晚报》发表。 10月18日晨5时30分,被病魔夺去生命,享年71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