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望

 

       潘玉良二次赴法时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艺术上的广征博采。她对绘画的热情,常常使她对任何事物都有描绘的热情,从巴黎街头到乡村风光,在到大自然中悠游自在的动物都能成为她绘画的素材。在技法上渴望能在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绘画大师们中汲取艺术的养分,提供给她在艺术创作上的帮助。回望中国传统绘画,潘玉良选择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用单纯而有变化的笔意、色彩表现,形成了自己“中西合于一治”的风格。

       正如潘玉良经历一样,她的画我们看到了她对艺术的不断突破,不断追求。她用笔干脆灵动、用色主观,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她的自画像里,能体会到她内心的情感世界,在她的静物画里,能了解到她对塞尚的形式主义的认识,而在她中后期创作的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中,又饱含野兽派强烈奔放的纯色的运用。她是把传统绘画中富有情感的线条造型和西画具有表现力技法,融合在自己的艺术探索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佳作妙品。

彩墨魅力

 

       潘玉良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彩墨正是她中西融合艺术风貌的独特体现。

       1942年后,旅居法国的潘玉良开始尝试用毛笔和墨彩在宣纸上作画,由于当时国外获取宣纸不易,因此也常用毛边纸和桑皮纸,颇具韵味。50年代,潘玉良的艺术风格渐趋成熟,个人风格稳定。她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彩墨画,一反文人画的淡雅,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在《观猫女人体》、《哺乳》、《拿假面的女人群体》等作品中,潘玉良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的人体,然后用淡彩点染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或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巧妙地将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完美地融入了她的彩墨画中;在《双人扇舞》系列中,潘玉良将中国民间题材,用彩墨的方式呈现出来,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鲜活而独特,有着强烈的韵律感。

       潘玉良的彩墨作品清新灵秀,坚实饱满,中西合璧,极富独创性,充分彰显了彩墨魅力。她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线描、烘染的手法,借鉴了西方绘画严谨性的结构造型和细腻的点彩技法,同时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敦朴气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女人•花

 

       花总是用来象征女性。人们常把女人比作花,高贵如牡丹,清雅如荷花,娇艳如玫瑰,清纯如百合。潘玉良的作品中,花朵是经常刻意描绘的主题。她不仅擅于单独描绘鲜花,还常将花儿与女性一同描绘。鲜花与女性在画面中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潘玉良笔下的花绚丽、灿烂、娇媚,正如她对生活的热情。坎坷的经历,不公的命运,阻碍不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在她的画中看不到调子灰暗的东西,而是色彩艳丽、笔调温馨。她一身敬慕菊花,为菊花“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的品格所叹服,更为菊花经历风霜的顽强生命力所感动。这不仅是对菊花高尚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她人格品性的一种表白。

       她喜欢白菊,潘玉良的传奇人生正如清丽高洁的白菊,经历风霜却傲然绽放。她代表了中国女性柔韧刚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