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文化魅力,艺术价值与书法高度

浙江美术馆馆长 马锋辉
   浙江有着悠久的书法文化传统,自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兰亭雅集以来,流觞曲水余韵不绝,书法大家代不乏人,从东晋二王到隋朝智永,从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到南宋陆游、张即之,从元代赵孟頫、杨维桢到明代徐渭、倪元璐,从清朝赵之谦、沈曾植、吴昌硕,到近现代的黄宾虹、马一浮、张宗祥、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王蘧常等等,可谓群星璀璨,各领风骚。浙江历代书法家谱写了灿烂辉煌的艺术篇章,体现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确立了一个个浙江书法发展的时代标杆。
    从文化地理学而言,区域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根深蒂固。钱穆先生说:“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浙江,长期以来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这一区域相对稳定而有序的书法传承脉络,在这一脉络上自然形成的多姿多彩的“书风”和“书峰”,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和风格形态。
    多元格局
    浙江自然地理与文化形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多元性。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中南的山区地形,以及沿海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文化同样具有多元性。黄宗羲的“会众合一”主张、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林风眠的“融合中西”观念,充分反映出浙江文化多元化的人文精神。从浙江书法形态史的视角来看,浙江的书法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书法艺术的多元的探索。古代书风如此,当代浙江书风也是如此。
    书学合璧
    浙江学术底蕴深厚,有“永嘉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秀水学派”等众多享誉全国的学派,也涌现出了叶适、陈亮、宋濂、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章学诚、俞樾、章太炎、王国维等卓然成家的学术前贤。他们身上特有的气质,从不同的方面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人文学术的特点。从孙过庭的《书谱》到徐渭气势磅礴、狂怪横绝的狂草,从阮元的金石学到沙孟海的考古学,从康有为的碑学到马一浮的国学,浙江书法,书学合一,形成潮流,书家无不以饱学为标志,根植国学,拓广书意,这是浙江书法之所以在历史上引领潮流的关键所在。
    诗性风韵 浙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文运昌兴。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瑰宝。在浙江历史上,《兰亭序》、《吴兴赋》等诗文名篇佳作,广为传颂,并为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写演绎,“诗文”与“书法”的结合,引为经典佳话。纵观中国文学史与中国书法史,浙江的诗文名篇众多,书法名家、名迹纷呈,均有着“半壁江山”之誉。
    创新意识
    无论是浙江的经济,还是浙江的文化,根柢都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纵观浙江书法史,创新精神是浙江书风的核心因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创新,不仅创造了一代书风,而且成为千年中国书法史的正脉。智永的《千字文》,虞世南的楷书,徐渭的狂放大草,赵之谦的魏碑书意,沈曾植奇趣横生的章草,吴昌硕的金石书法,马一浮的学者书风,沙孟海的雄浑榜书等等,都是创新精神的产物。当今的浙江书坛始终秉承着这一创新理念,这是浙江书法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精神传统。
    多元、学养、诗性、创新的文化传统与学术精神对当代浙江书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浙江书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是浙江美术馆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学术展览活动和精品征集项目,旨在传播浙江地域文明,反映浙江先进文化,塑造浙江人文精神,促进浙江艺术繁荣。该项目以浙江历史上的文学名篇为创作内容,邀请和组织了一批有影响的老一辈浙江书法家积极投入创作,发挥浙江书法创作人才高地的优势,精心打造一批与时代相匹配的书法优秀作品,力求在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双重突破,并征集收藏一批浙江老一辈书法家的精品力作,藉此丰富浙江美术馆藏品。
    展名“书风书峰”体现了本次展览的策展思路:“书风”指每一位参展书法家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书峰”指每一位参展书法家在书坛都确立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参展书法家(以出生年月先后为序)刘江、沈定庵、萧耘春、马世晓、章祖安、林剑丹、卢乐群、金鉴才、骆恒光、朱关田、俞建华、王冬龄等共12人,他们的年龄都是在65周岁以上,德高望重、艺术风格明显、学术成就卓越,是浙江老一辈书法名家的代表群体。他们取法各异,风格不同,以各自的作品群体亮相,体现出当代浙江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力、文化特质和风格形态。
   刘江先生以篆书享誉书坛。书风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书写风格峻朗,极具金石味,苍然高古,浑拙天成。
   沈定庵先生的隶书,延续了崇尚金石的好古遗风。作品风格雄强,古穆凝重不失灵动圆润之感,线条敦厚尽显畅达博大之姿。
   萧耘春先生擅章草。早年师从张鹏翼先生。后取法钟繇、黄道周、沈曾植诸家。作品笔理清纯,意态悠闲,古淡虚灵,风雅脱俗。
   马世晓先生主攻行草,其大草以行云流水的意象入书,干涩枯浓,缠绕回环,刚柔相济,形意相连。作品重格调、求气韵。
   章祖安先生文武兼修,书艺奇遒。线条柔中见刚,气韵内敛;行笔徐疾有度,绞笔裹锋;结构圈弧精妙,劲险奇崛,使其书风含弘光大,神机一片。
   林剑丹先生擅用长锋羊毫,线条挺拔、疏放。其古玺文字创作变化奇异,作品清雅脱俗,风格简洁自然。
   卢乐群先生早年受沙孟海、陆维钊等影响。书法创作以帖为体,以碑为用,博采众长。其行草儒雅中透露雄浑,静谧中显现苍莽。
    金鉴才先生的书法注重传统,注重学养,融碑帖于一炉,运笔纯熟,风格严谨。艺术创作以灵秀简逸、恬淡清正为追求目标。
   骆恒光先生以行书专长,笔力遒劲舒放,书风气势豪迈,讲究虚实疏密相间,追求开合敛放多变,结构平稳而欹正相生。
   朱关田先生的书法创作以“简约”为美,强调以浓重的墨块与简约的点画来构筑属于自己书法的图式。作品章法灵动、雍容宽博,巧拙相映。
   俞建华先生以隶、行书见长。隶书出入于汉,得沉雄朴茂之致;行书早年受米芾、黄庭坚书风影响,后致力研习颜真卿书法,风格雄健多姿,雅俗共赏。
   王冬龄先生强调书法古今融合、中西渗透,极具“现代意识”。巨幅狂草的现场书写,笔力雄劲,酣畅淋漓,作品富有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纵观这十二位书法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浙江书坛一直追求与秉承的“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四重传统”。本次展览,既展示了浙江当代书法名家的艺术风格和学术成就,更为大众传达了浙江书法开放多元、书学合一和创新进取的艺术精神。
   浙江美术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积极发挥藏品征集、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作用,努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建设一流美术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对于展现文化魅力,彰显艺术价值,创造书法高度和系列性收藏书法优秀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与2009年开馆系列展览之中的“历史的凝眸·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形成呼应之势,并将展览作品结集出版,从美术、书法两个领域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 201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