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表

 

1940年 1岁

农历庚辰年中秋节,公历9月16日,因避战乱,生于浙江省温州市郊。父亲朱律权,宁波慈城枫湾人,母亲周竹三,宁波镇海人,均出身于中医药世家,后来在温州安家发展。

 

1946至1952年 6至12岁

入温州市瓯江小学,得美术老师杨景艺先生指导。课余对街头画铺、家具漆画感兴趣 。

 

1952至1955年 12至15岁

入温州市瓯海中学,读初中,得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美术教师孙孟昭(女)先生悉心指导,对美术兴趣益增。

 

1955至1956年 15至16岁

在家自学。白天就读于高中补习学校,晚上及周日入温州市绘画会学习基础美术课程。

 

1956至1959年 16至19岁

入温州市第一中学,读高中。课余时间画石膏头像、素描及水彩写生等,参加学校美术小组,任组长。广泛开展美术活动,画了大量街头壁画,为校史馆绘制连环画《校友郑振铎画传》,得路过温州的版画家张怀江、陈沙兵等人的指导,决心选择版画专业。

1957年2月,两幅素描作品参加温州市美术作品展览。

 

1959至1964年 19至24岁

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五年制本科),除基础课、专业课、外文课外,曾赴兰溪、桐庐、新安江、富春江等地下乡实习。

1963年夏,毕业考察,先赴天津杨柳青,继而赴北京参观故宫、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西郊法海寺壁画、永乐宫壁画临摹展、中央美术学院等,再赴山西考察大同云冈石窟、太原晋祠、天龙山、华严寺等,后至昔阳县大寨大队,队长陈永贵后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3年秋,为毕业创作赴江西。先后在农村和林场体验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创作的《征途》组画以及同名单幅作品,参加北京1964年届“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展”。

期间各类作品与素描、写生、速写等习作,除留校部分和版画之外,其他尽毁于“文革”之中。

 

1964年 24岁

为支援边疆建设,毕业分配至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任驻会创作员。

9月,在筹备“云南省建国15周年美展”的同时,随越南边省文艺代表团活动,拟创作反映中越友谊主题的作品。

10月中旬,按政府要求,参加云南省级机关大学毕业生劳动实习队,赴滇中宜良县农村,为期一年。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吃住均在农家。其间,到县城画村史、家史等宣传教育图片,为云南人民出版社画抗美援越宣传画一幅,为《边疆文艺》作若干幅黑白插图。

 

1965年 25岁

春节过后继续在宜良农村劳动。

5月,被省里抽调到“云南省阶级教育展览馆”筹备处,筹划展览并作版面画。创作《哈尼族先进妇女—丹格》等水彩组画数组。

9月,作为工作队队员赴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文山县的古木公社石桥生产队,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 26岁

年初,调至工作组队部办公室任秘书,得以走赴各乡,并锻炼了文字能力。

年中,“文革”风声渐紧,按省委通知提前撤回单位参加运动。

 

1967年  27岁

参与编辑出版不定期画刊《千钧棒》,创作石版画《枪杆子里出政权》,木刻《英雄啊!越南人民》、《英雄人物王杰》、《边寨》等。

10月,与陈之川结为伉俪。

 

1968年 28岁

“文革”武斗升级,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被严重干扰。无事可做期间,躲在家中临写《俄罗斯素描大师人体解剖图》、刻制木刻《鲁迅像》等,后刊载于《边疆文艺》、《云南版画五十年》等。

11月,女儿朱力力出生。

年底,随文联全体工作人员下放到弥勒县“云南省级机关第一五七干校”。白天筑路、修窑、盖房,从事田间劳动,夜间开批斗会等。

 

1969年 29岁

被抽调到“五七干校”校部宣传组,创作壁画《安源工人》及油画《领袖像》等,另编辑油印刊物。

10月至12月,借调至红河州,驻地个旧市,参加教育改革课本读物的封面设计及插图。工余读书。

 

1970年 30岁

年初,云南省玉溪一带发生强烈地震,调回昆明,参加昆明军区主办的“云南省抗震救灾展览”筹备处工作,为展览设计、绘制版面插图、宣传画等。其间因筹备“小新寨边防展览”,跟随部队人员一起赴西盟县佤族边寨搜集生活素材。

 

1971年 31岁

借调至昆明军区,赴北京军事博物馆,筹备“全军五·七展览”,参与《救火英雄赵德军》组画的集体创作,负责执笔统一。该套组画共30多幅,得到时任中央军委领导李德生的首肯,在《解放军画报》刊发两个整版,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72年 32岁

参与组建云南画院前身—云南省美术摄影工作室,组织指导全省的群众美术工作。

1月至2月,与王晋元、李忠翔至乌蒙山区写生,途经寻甸、东川、大金江、三江口等。本拟沿红军行军路线进发,但途中受挫,提前返回,虽历时不长,却是赴云南多年以来第一次正式下乡写生。

10月,省里召开美术创作会议后,负责赴西双版纳一路的写生队,成员有史一、蒋铁峰等十余人。后与赴滇写生的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校友陈兆复、张正恒及周秀清等相遇。两个多月时间先后抵达勐海南糯山、橄榄坝以及边境打洛等处。

 

1973年 33岁

4月,儿子朱也出生。

创作《金沙万里鱼水亲》套色木刻,入选省展画册,后改作为同名黑白木刻,入选1977年建军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按当时的创作经验,对部分作品加工改画,以国画方式改画了孙建东的《心红茧硬》、王定尧的《山区来了电灯》。

10月底,独自赴大理写生,先后在大理的喜洲、挖色、双廊等处作画二个多月。

 

1974年 34岁

以白族民俗生活为题材创作水粉年画《喜讯传边寨》,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单幅出版。钢笔速写《哈尼山寨》、《哈尼喜送公粮》入编《人民日报》选编的《速写集》,《哈尼喜送公粮》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速写小辑》。

赴北京参加全国年画创作会议。

 

1975年 35岁

4月,赴云南东北部建设工地筹办大型展览,搞总体版面设计和插图,并作工地写生。

8月至11月,与云南艺术学院丁绍光、郎森等五人,赴德宏傣族地区以及盈江景颇族地区采风,画了不少素描和彩色写生。

 

1976年 36岁

与陈之川合作,创作套色木刻《集体户里新事多》,后发表于1976年第5期的《美术》杂志封底。

6月,送版画作品到北京,遇唐山大地震。后赴黑龙江,应邀观摩“北大荒版画展”。

作木刻《鞠躬尽瘁》。

 

1977年 37年

7月,赴丽江、石鼓、黑白水林场、金沙江、虎跳峡、玉龙雪山等处写生。后至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筹备该州成立十周年州庆展览,利用工作余暇时间作高原草地的风景写生,至10月回昆明。

 

1978年 38岁

1月,与王晋元、孙景波、丁绍光等赴南方考察,在广州走访黄新波、杨纳雄等版画前辈,在杭州观摩“文革”后首次举办的“潘天寿绘画展”。

5月至9月,赴云南西北部小凉山和泸沽湖地区写生。

10月,被浙江美术学院录取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版画研究生,报到后即由赵宗藻先生及赵延年先生任指导老师带队赴西北考察、写生,先至敦煌,后抵新疆吐鲁番。

12月,创作《永宁纳西人的婚礼》并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79年  39岁

2月,返回昆明,赴石林撒尼人地区深入生活近一个月,作速写,并试作彩墨风景写生。

以个人速写和写生作品为基础,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少数民族地区写生》一书。

创作素描肖像及色彩风景写生数幅,入编云南人民出版社辑录的《云南写生集》一辑、二辑。

创作套色石版画《再接再厉》。

9月至11月,为毕业创作搜集素材,只身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勐养、勐腊、景洪等地采风。顺路考察傣族缅寺壁画。遇北京来的石虎、李中贵等,结伴作画。

11月21日,以《吐鲁番即景》为题在《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新疆生活速写四幅。

结识吴冠中先生,并以《吴冠中先生论画》为题,在香港《观察家》杂志撰文介绍,之后时有书信往来。

水墨画《石林》、《春雨》发表于《富春江画报》。

黑白木刻《埃德加·斯诺在延安》入选“第六届全国版画展览”,后入选《浙江版画五十年》。

 

1980年 40岁

为傣族长篇叙事诗《葫芦信》创作套色石版画插图9幅。该组作品为研究生毕业创作,先后在十多种刊物上发表。

毕业论文《〈葫芦信〉插图创作笔记》由《造型艺术研究》、《研究生论文选》、《版画年鉴1980》、《新美术》等刊载。

创作《竹楼》、《傣族老妪》等少数民族题材水粉写生6幅,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生活素材展”。

为《针眼》、《马尔他黑鹰》等多部长篇小说作装帧和插图。

创作傣族地区彩墨写生4幅、速写4幅及游记《西双版纳之旅》,在香港《观察家》杂志上发表。

研究生学业结束,留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两年后聘为讲师。

先后被上海《版画艺术》聘为特约通讯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版画年鉴》聘为特约联络员,由李桦先生签发聘书。

 

1981年 41岁

创作纳西族、彝族地区素描写生4幅,刊载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素描》期刊第1期。

受浙江美术学院委托,赴云南大理和丽江,考察剑川石钟山石窟和丽江白沙壁画等,并作笔记及临摹。

写生作品《新篁》、《庭院》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水彩水粉画展”。

《葫芦信》插图及《再接再厉》参加首届全国“三版”展。

《再接再厉》随“中国现代版画展”赴非洲坦桑尼亚等多国展出。

《西双版纳——可爱的故乡》参加“中国现代版画展”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展出。

撰写《毕加索的版画》专题,刊载于《版画艺术》第5期。

《傣族地区速写》刊载于《美术》杂志第3期封三。

《傣族地区速写》5幅刊载于《新美术》第2期。

 

1982年 42岁

版画《西双版纳—可爱的故乡》入选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暂时接任版画系秘书工作半年,编写研究生培养情况等材料。赴绍兴、舟山等地参与浙江省版画会展览事宜。

创作《日月潭叙事》组画3幅,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羊城晚报》、《新华文摘》等十多种报纸和刊物刊载。

创作《陶》、《多思的年代》等版画。

《山乡初雪》、《葫芦信》插图、《日月潭》等入编由李桦先生亲选的《全国研究生版画选》。

 

1983年 43岁

版画《撒尼节日》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

几年来,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等创作长篇连环画多部,如《蜜蜂记》、《李尔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恐怖的森林》等。

为《富春江画报》、《故事画报》、《奥秘》、《万花筒》等画刊创作多部短篇连环画,如《泸沽湖畔女儿国》、《伊豆的舞女》、《仲夏夜之梦》、《吉莉芭拉》等。

9月,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地区及建水、宣威等地写生,为时二个多月。

短篇连环画《仲夏夜之梦》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二等奖。

《日月潭叙事》、《葫芦信》插图等参加“姑苏之秋—全国中青年版画家作品邀请展”。

 

1984年 44岁

创作黑白木刻《为了忘却的纪念》、套色木刻《日月潭》,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部分;木刻插图《义勇军进行曲》6幅,入选该展插图部分。

秋后,赴南京、沈阳、北京等地观摩全国美展,结识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郭绍刚先生。

石版作品《卡尔·马克思一家》参加“第二届全国‘三版’展”,并入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画传》。

《哈尼寨即景》2幅,刊于《散文》杂志。

以插画课程教案为基础撰写的《插图艺术涉猎—教学手记选摘》刊载于《新美术》。

《纯净的艺术—读巴聂特版画》刊载于《版画艺术》第11期。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

《日月潭》等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及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巡回展出。

 

1985年 45岁

带版画系和国画系学生赴桐乡乌镇作为期三周的下乡考察,部分速写后刊载于《散文》杂志。

在传统粉印基础上,开拓粉印版画的现代创作方式,先后创作有《版纳拾趣》、《水乡纪行》等系列数十幅作品,并撰写《粉印版画》一文,对粉印的历史源流及技法等作较深入的探研和实践。

《为了忘却的纪念》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美术形象选》选作封面,并被《敬献导师的花环》、《新美术》、《人民日报》等多种刊物选载。

自1979年起,在《人民日报》先后发表有《永宁纳西人的婚礼》、《雪山朝阳》、《为了忘却的纪念》、《日月潭叙事》等版画作品。

 

1986年 46岁

5月,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西泠画廊举办“版画与重彩联展”,展出朱维明和陈之川画作数十幅,颇受欢迎。

《导师与纪程》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此届仅设此奖项),并由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收藏。

《一江水—中缅边界纪实》参加北京“世界和平年美术作品展”。《细雨》、《渔火》、《撒尼节日》等被美国“中美文化交流协会”收藏。

《撒尼节日》由美中现代艺术家画廊收藏。

以粉印版画手法创作茅盾作品《多收了三五斗》插图4幅,参加“全国文学插图艺术展”。

粉印版画《水乡纪行》组画之《午憩》、《暖风》、《深巷》刊载于《富春江画报》第3期。

 

1987年 47岁

3月,作为万曼工作室第一批成员,赴巴黎国际艺术城作为期半年的艺术考察,参观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巴黎装饰艺术学院等。

5月,个人报导《在巴黎的中国版画》一文刊登于《版画新闻》(巴黎出版)。

6月,在艺术城举办万曼工作室揭幕仪式和个人作品展,肖峰院长主持开幕式,万曼、赵无极、朱德群、吕霞光、彭万墀、司徒立、苏天赐等及使馆官员出席。后赴荷兰、比利时、英国、意大利及法国中部鲁瓦河一带考察旅行。

在巴黎期间,版画作品分别参加“中法现代木刻展”(马赛)、“中国版画的过去和现在”(巴黎)、“中国同代人版画展”(巴黎)。“中法现代木刻展”采用粉印版画《水乡》作为户外宣传广告。水墨画《雨丝》、《夕阳》参加国际艺术城艺术家作品联展。

版画《春雨》、《葫芦信》插图,藏书票十余幅,由巴黎国立图书馆版画部收藏;《春雨》被推选为欧亚文化协会该年度交流作品;《雨丝》及个人简介刊载于《艺术家眼中的中国》(瑞士出版)大型画册。个人介绍刊载于《木刻协会》(巴黎出版)。《版画新闻》刊载《朱维明在国际艺术城》一文。依赴法考察的成果,先后撰文《巴黎版画寻踪》、《巴黎观画记》、《世界版画宝库》、《版画缘》、《海特铜版工作室访问记》等十余篇。

9月,回国后即带学生赴浙江渔区坎门作为期三周的下乡考察,画了大量写生。

 

1988年 48岁

被旅法保加利亚专家万曼先生推荐,由学院委派协助其主持万曼壁挂艺术研究所工作,为期半年。壁挂作品《舟》,参加由香港艺倡画廊主办的“中国现代壁挂艺术展”,其间,还促成中国现代壁挂艺术展赴美国和日本展出。壁挂作品《云冈》陈列于北京对外交流协会大厅,部分壁挂长期陈列于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家》、《三月》等版画由文化部外联局收藏,供驻外使馆陈列。

《黄山松》、《葫芦信》插图赴泰国展出。

11月,《雨》参加“中国现代美术展”赴日本岐阜美术馆展出。

个人作品回顾展在巴黎艺术对话协会陈列厅展出。

个人作品及文字介绍刊于《书籍与版画》(巴黎出版)。

与殷翔云等举办“龙年同龄人版画展”,展览由张怀江先生作序,李桦先生题字并推介,在杭州市美术家协会油画雕塑廊展出。

受邀赴温州师范学院作“法国美术见闻”讲座。

《梦乡》、《葫芦信》插图等入选《全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选·版画卷》。

被聘为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

 

1989年 49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画艺术》作个人专题介绍,并发《春潮》等版画5幅。

版画插图《伊豆的舞女》获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优秀创作奖。

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推荐,数幅版画作品参加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人新作展览”。

 

1990年 50岁

《豹子哈奇》装帧插图获少年儿童图书优秀奖。

版画《雨润如酥》入选“第十届全国版画展”。

《张怀江的艺术道路》刊登于《美术耕耘》。

受邀在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对地市美术作者作“粉印版画源流和技法”讲座。

受邀赴绍兴画院,作“版画创作”、“粉印版画”等专题讲座。

 

1991年 51岁

《记巴黎藏书票协会的一次盛会》刊载于《版画世界》,《书票研究》入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藏书票艺术》。

带毕业班赴洛阳龙门石窟博物馆及西安各博物馆作毕业考察。

版画《河边》、《结庐水边》等参加中国西湖国际美术节,《河边》被日本千代田俱乐部收藏。

粉印版画《天井》等受邀参加在宁夏举办的“中国当代版画精品展”。

 

1992年 52岁

粉印版画《春曲》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

记录风景版画创作历程的《白墙黑瓦间—风景版画创作手记》、版画作品8幅及艺术简介,刊载于《新美术》1992年第2期。据该期对《新美术》第1至50期作者目录的索引统计,个人文作计11篇。

《粉印版画》一文刊载于《新美术》,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收录于《技法与肌理》。

受学院教务处科研科委托,对本院学生作“中国传统版画与审美”讲座,共分两次进行。

 

1993年 53岁

《夜泊》、《船为家》、《秋风》、《正午》、《傣族庭院》、《版纳晓雾》等,以及1994年的《飘风回雪》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朱维明版画》由《浙江日报》作专题介绍。

与朱力力合作选辑、编译的《涅兹道夫斯基木刻装饰版画精选》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结庐水边》等数幅作品参加英国奥斯特大学举办的“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版画联展”,部分作品被该院收藏。

《威尼斯掠影》、《正午》入编《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选》。

 

1994年 54岁

4月,《烟雨》、《夜泊》、《正午》由文化部外联局选送赴韩国展出。

《美·妙·韵—记赵宗藻版画展》经1992年《新美术》第1期刊行后,入选台湾出版的《1992大陆艺评选》。

创作版画《风疏雨骤》、《云淡风轻》、《高风晚霞》、《飘风回雪》。

和陈之川、朱力力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约翰俄尊艺术中心举办“中国艺术家三人美术作品联展”,布鲁明顿电视台、《印第安纳时报》等均作报道和刊载。

数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版画展”,赴台中市文化中心及日本富张美术馆展出。

指导版画系1994届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和论文。

6月,版画《喜雨》、《丽日》、《瑞雪》参加中国美术学院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并入编画册。

 

1995年 55岁

8月,版画插图《义勇军进行曲》等参加“浙沪名家造型艺术邀请展”。

秋,数幅版画作品参加“中国浙江水印木刻展览”在大英博物馆展出,《泰晤士报》作报道。

《西班牙美术大师塔皮埃斯》刊载于《新美术》1995年第4期。

 

1996年 56岁

5月,赴北京参加50、6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的颁奖仪式,《船》参加获奖作者作品联展。

《江南雪》、《船—2》由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收藏。

《茅盾与故里》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由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日月潭》、《同饮一江水》、《红装素裹》、《再接再厉》、《战斗后》等参加新加坡亚洲艺术画廊举办的“新中国版画展—1949—1996”。

与邬继德一同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学生有方利民、舒怡、金相年(韩国)、李真姬(韩国,女)四人。

 

1997年 57岁

创作版画《渔村》、《渔港》、《野渡》、《波光》等渔区系列。

《葫芦信》插图、《山乡初雪》、《日月潭叙事—摇篮》、《义勇军进行曲》插图、《春曲》等由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

《夜泊》、《秋风》、《船为家》、《正午》等由温州市图书馆名人厅收藏。

《夜沉沉》参加在美国波特兰举办的“1997年世界版画大展”。

《风疏雨骤》、《高风晚霞》、《飘风回雪》参加香港“版苑撷英”展,被香港科技大学收藏。
《江南雪》等参加美国南俄勒冈州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版画展”。

《义勇军进行曲》插图参加“浙江省优秀美术作品巡回展”。

受衢州地区文联和巨化集团文联邀请,赴巨化集团基地作粉印版画和版画创作的专题讲座多次。

被聘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1998年 58岁

《渔舟》参加由英国欧洲木版基金会发起、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木版艺术展”,并被收入展览画册。

创作版画《雅趣》系列—《琴》、《棋》、《书》、《画》。

创作版画《西湖拾遗》系列—《风》、《花》、《雪》、《月》。

《渔岛》、《山村》等6幅速写入编《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速写展》。

《月映夜舟》、《雪径早行》等参加在海宁市君匋艺术院举办的“浙江版画名家作品展”,并出席开幕式和研讨会。

 

1999年 59岁

6月,大型版画《黄河大合唱》完成。作品获“浙江省建国50周年美展”银奖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分别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当代中国美术1980—2000》(版画卷)、《浙江美术作品选》等。创作体会《为母亲河写照—〈黄河大合唱〉创作记》刊载于《美术》杂志1999年第12期,《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刊登于《美术报》。

创作《水乡行》系列的《春潮带雨》、《江南春早》等作品。

创作《吴歌四唱》系列—《渔歌》、《春歌》、《牧歌》、《船歌》。

《春曲》参加“第五届全国建筑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入选《1999中国建筑画选》画册。

指导版画系1999届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及论文。

赴上海参加“林风眠先生诞生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底,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授奖仪式及美术创作经验研讨交流会。

 

2000年 60岁

创作《为20世纪浙江文坛树碑》,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览”并入编展览画册,由广州美术馆收藏。

《版画的装饰语言》刊登于《美术报》,并发表作品《渔歌》、《牧歌》。

以云南的行旅写生为基础,撰写《云南写生记》共十则,分两次刊登于《新美术》,并配有速写多幅。

以江南旅次为基础,撰写《江南写生记》刊登于《浙江美术界》。

20余幅版画作品先后在杭州印象画廊、上海油画雕塑院展出。

受江西省版画家协会邀请,赴江西新余地区作版画创作专题座谈和讲学。

以传统版画教学实践为基础,撰写《关于中国传统版画教学》一文,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专业教学年会”。

 

2001年 61岁

受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邀请,赴渝参加“中国版画100年”活动。《黄河大合唱》、《茅盾与故里》参展并入编画册,《黄河大合唱》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创作藏书票《船》系列4幅,由欧洲木版基金会收藏。

撰写《浙江版画七十年》,并以《鲁迅故里 版画摇篮—浙江版画七十年大展综述》为题,刊载于《美术》杂志2001年第10期,配发作品《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朱也著作《老爸上网》作序。

 

2002年 62岁

1月,创作版画《苦行者·先行者—林风眠先生》获“2002年浙江省版画展”银奖(金奖缺)及“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览”铜奖,先后被安徽省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温州市美术馆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2月,《崖畔山花——忆王晋元兼谈他的艺术》刊登于《美术》杂志2002年第2期、《画谈》2002年第3期。

7月,《国立艺专在中国现代版画史的重要地位》刊登于《美术观察》第7期学术专版。

9月,和曹剑峰先生一起访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设计学院等。

创作版画《来自香格里拉》系列—《放马》、《雪谷》、《夕阳》等。

创作《姹紫嫣红》、《四时常绿》、《霜华秋黄》、《连年有鱼》、《架上春秋》、《罐中岁月》系列。

撰写《西湖·翠湖·西湖—我的云南十七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报》上分三期连载。被浙江树人大学聘为专聘教授。

 

2003年 63岁

4月,导师赵延年先生八十大寿,撰文《八十回望—赵延年1928—2003作品回顾展观后》,刊登于《美术》杂志第7期。

撰写《刀笔交辉—读〈话说鲁迅—赵延年鲁迅作品木刻集〉》一文,并于《美术报》整版刊发。

6月,《诚挚·质朴—吕霞光素描再认识》刊登于《新美术》。

11月,《渔舟》参加由大英博物馆与欧洲木版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木刻版画展”,入编展览画册《中国当代版画六十家》。

 

2004年 64岁

《野岭清流—朱维明涉艺文录》 印刊,收录1980至2003年间近百篇文稿。

参加年度浙江版画创作研讨会。

《版画的抽象语言》刊登于《美术报》,并配发《变奏—冬云》等。

 

2005年 65岁

6月,为配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撰写《在战火中涅槃—缅怀抗战中逝去的版画家》一文,刊登于《美术报》。另撰《号角和战鼓—记抗战中以版画为武器的美术家们》。

7月至8月,赴昆明、重庆,故地重游。与李忠翔、姚钟华、孙景波、叶公贤、史一等云南时期的美术同仁叙旧。

8月,《苦行者·先行者—林风眠先生》入编《2002中国版画年鉴》。

11月,参与编辑画册《浙江版画十五年1999—2005》,《渔村》、《来自香格里拉—放马》及《苦行者·先行者—林风眠》入编。赴义乌参加同名展览开幕式及研讨会。

12月,赴上海参加由半岛版画工作室承办的“江浙沪版画联展”开幕式与研讨会,《夕阳》、《放马》参展。

撰写《游刃黑白中—谈安滨的黑白木刻》一文,为《安滨黑白木刻作品集》作序,并刊载于《美术》杂志6月号。

 

2006年 66岁

1月,赴宁波美术馆参加“浙江版画十五年1999—2005”展览开幕式及研讨会。

3月,参加“西湖版画周”开幕式及研讨活动。

8月底,赴绍兴鲁迅纪念馆参加“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暨浙江版画精品展”开幕式和研讨会。

9月,朱也协助编辑的《蹊山行旅—朱维明素描速写选辑》刊印,共收入素描速写200多幅。

赴嘉兴为嘉兴版画创作班作学术讲座。

10月,与陈之川一同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国著名画家画云南”活动,至西双版纳、勐腊、葫芦岛、热带植物园、景洪等地考察。作速写20余幅,接受昆明电视台“典藏”栏目采访并播出。

参加“刘自鸣八十回望艺术作品展”开幕式并作即兴发言。

赴安徽合肥赖少其美术馆参加“赖少其30年代版画展”开幕式和研讨会。

为“浙江省重点美术题材创作工程”之“南戏风流”选题赴瑞安考察,搜集《琵琶记》作者高明的相关史料。

12月,受聘为浙江省藏品征集鉴定评估专家库成员。

受《美术》杂志及深圳美术馆之邀创作《水巷遗韵》,参加百人百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展”,并被深圳美术馆收藏。

受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之邀,《黄河大合唱》参加由艺术宫主办的“版画名家精品邀请展”。

赴绍兴鲁迅纪念馆参加“激扬黑白·薪火相传—赵延年先生鲁迅作品插图”捐赠活动,并在座谈会作“赵延年先生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发言。

 

2007年 67岁

1月至3月,作油印绝版套色木刻《版纳》、《香格里拉》、《泸沽湖》、《红河》等作品共12幅,辑为《滇中挹秀》系列。

4月,赴绍兴鲁迅纪念馆参加赵延年先生“画说鲁迅”木刻插图陈列室揭幕活动,并在研讨会上宣读《刀笔交辉—赵延年鲁迅木刻插图》文稿。

11月,赴香港参加“当代首届百名老艺术家作品展”系列活动。

撰写《与吴冠中的一段忘年之交》一文,刊载于《美术报》、《中国美术学院报》及《漫歌忆怀—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华诞回忆录》等。

赴上海鲁迅纪念馆参加“李桦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会上作“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执旗人—纪念李桦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发言。

12月,《滇中挹秀》系列中之8幅作品参加“浙江名家版画展”并入编画册。

 

2008年 68岁

5月至12月,赴美国访问、考察,先后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罗得岛艺术设计学院、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亚特兰大艺术博物馆等。

12月,《黄河大合唱》参加“与时代同行1978—2008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

 

2009年 69岁

1月,撰写《心画·心话—读〈张怀江谈艺书简〉》一文,刊载于《新美术》。

2月,撰写《思迹·印迹—方利民木版水印作品解读》,刊载于《美术观点》和《个性图式的背后》。

3月,撰写《西欧古典绘画传统及吕霞光素描》,入编《霞光流彩—吕霞光纪念文集》及《浙江美术馆》馆刊创刊号。

4月,应浙江美术馆开馆活动之邀,为“浙江美术馆八景”版画组画作《春雨江南》。

8月,《南戏风流》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历史的凝眸—浙江省重点美术题材创作工程作品展”中展出,《南戏腔里诉“琵琶”—历史画〈南戏风流〉手札择抄及创作记》入编该创作工程文集《凝视的厚度》。

10月,《葫芦信》插图及套色木刻《集体户里新事多》(与陈之川合作)入编《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新中国版画70年—李树声访谈》中刊登了对朱维明版画作品的相关评论。

12月,赴宁波出席“归去来兮—史一回乡省亲版画作品展”开幕式,并撰写《始终如一·黑白到底—史一木刻之路纪实》。

 

2010年 70岁

1月至4月,依据原课堂笔记分别整理出《赵延年先生授课录选辑》和《赵宗藻先生授课录选辑》。

3月,撰写《珠联璧合—杂谈〈画说鲁迅—赵延年鲁迅木刻作品集〉》刊载于《中华读书报》。

4月,《爱我中华—现代中国版画藏品集之二》出版,刊有个人专题介绍及作品等。

4至10月,再度赴美国,至丹佛、盐湖城、黄石国家公园、南卡罗莱纳州、萨凡纳艺术学院等地访问。

撰写《中国现代版画纪程的历史见证—记华茂美术馆之版画藏品》一文,刊载于《华茂美术馆藏画版画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9月,《八十四望—赵延年1928—2003年作品回顾展观后》等入编《刀木人生—赵延年艺术研究文献集》。

 

2011年 71岁

5月,撰写《开创现代浙派版画的四大领军人—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综论》一文,并刊于《美术观点》。

8月,《导师与纪程》、《黄河大合唱》参加由浙江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并应邀撰写《鲁迅精神感召下的浙江版画》一文,作专题讲座。《导师与纪程》被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

《世纪老人冰心与夏衍》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创作木刻《义乌老行当》4幅。

12月,参加浙江美术馆主办的“八十凝望—赵宗藻艺术展”,并在研讨会上作“赵宗藻版画中的书法因素”专题发言。《赵宗藻先生授课录选辑》等入编《八十凝望—赵宗藻艺术研究文献集》。

 

2012年 72岁

2月,创作藏书票《陈望道》、《吴晗》、《冯雪峰》一组。

4月,参加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瘦骨刀魂—张怀江艺术展”开幕式并在研讨会上作“张怀江先生60年代两次版画讲座提要”的发言,《心画·心话—读〈张怀江谈艺术〉》等数篇入编《瘦骨刀魂—张怀江艺术研究文献集》。

5月,《黄河大合唱》及其手稿、草图、素材等参加“百花沃土·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暨浙江省美术作品特展”。

5月至9月,赴美国度假,先后赴北卡罗莱纳州及南罗莱纳州、海边山区、庄园等地,并观摩当地艺术节活动。

9月,赴合肥参加“赖少其艺术回顾大展”活动,并作“关于赖少其的艺术传统和创新”的发言。

赴湖州博物馆参加赵延年艺术馆揭幕活动。

10月,赴乐清参加周昌谷艺术馆开幕活动,撰写《荔枝硕蕴·孔雀屏张—周昌谷云南写生遥想》一文并入编《指向深处—周昌谷研究文集》。

12月,参加浙江美术馆主办的“刀锋民魂—张漾兮艺术展”开幕活动,撰写《张漾兮对我毕业创作的指导》和《敦厚沉雄·方整凝重—张漾兮先生木刻风格散议》并入编《刀锋民魂—张漾兮艺术研究文献集》。

撰写《宋秉恒先生素描和木刻基础教学的再认识》。

撰写有关赵延年先生的版画文论4篇。

12月,与刘颖合作绘制《汤显祖与玉茗堂四梦》的历史画创作草图。

 

2013年 73岁

3月至5月,受邀担任《力行载道—版画浙江八十年》一书的执行主编,撰写《潮起钱塘—现代浙江版画风云录》。

11月,与浙江美术馆完成捐赠作品交接,其中版画、连环画、插图、素描、速写、色彩写生、壁画临摹等共计581件,文献26件。

 

2014年 74岁

5月,赴台州,参加“印痕台州”版画邀请展开幕式,作品《坎门即景—渔岛·渔家·渔港》受邀参展。

6月,创作木刻《战士·骁将—版画家彦涵》。

9月,“刻木·纪事—朱维明从艺60年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浙江美术馆藏朱维明捐赠作品集—版画卷·综合卷》、《刀耕笔耘—朱维明艺文选辑》同期出版。

 

 

(年表由朱维明先生提供)

©2009-2014 浙江美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