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展
主办:浙江美术馆、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
从敦煌学的开山人物罗振玉、王国维,到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再到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浙江涌现出了大量敦煌学研究人才。
在中国,最早注意到敦煌文献价值的是浙江人罗振玉,最早对敦煌俗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是浙江人王国维,第一部对敦煌文献及艺术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是由长期在浙江工作的姜亮夫写的。以1994年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所收“近现代人物”为线索,在全国从事敦煌学研究的201名知名学者中,浙江籍学者有31名,占总数的1/6,在各省区中位列第一。敦煌莫高窟从1943年2月建所以来共有3任所(院)长,首任及现任均是杭州人。
浙江敦煌学研究是中国敦煌学发展的缩影,浙江以研究最基础的敦煌语言文字和文献整理为特色。初始阶段,以王国维与罗振玉为代表,重点是对经史子集类写本的刊布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贺昌群将敦煌研究扩展到了艺术上;40年代,常书鸿、史岩等从临摹入手,开始对敦煌雕塑、壁画的内容及艺术表现方式进行研究;50年代,浙江敦煌学者出版了大批专著,中国敦煌学研究迎来高潮;80年代,姜亮夫《敦煌学概论》等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敦煌学研究的重新兴起;1990年起,浙江敦煌学研究形成了一支以张涌泉、黄征为代表的中青年为主力的优秀队伍,与中国敦煌学界一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从浙江敦煌学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敦煌学发展的脉络。
本次展览旨在突出浙江敦煌研究的辉煌成果,为敦煌学历史研究提供线索,体现敦煌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对加强浙江和敦煌两地的文化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敦煌文化艺术在全国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