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馆内新闻 > 详细信息
李震坚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 2016/4/17   作者: 陈纬 蔡荣  来源: 本站  点击率:

    4月17日,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的“李震坚艺术展”于昨天上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简朴而隆重的开幕仪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泉、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马锋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刘冬妍等领导,著名艺术家、评论家薛永年、钱林祥、刘国辉、杜滋龄、王涛、丁宁、贾广健、史国良、石齐、南海岩、刘泉义、王珂、王界山、苗重安、王伟平等首都艺术界人士及李震坚家属亲友、学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徐里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刁玉泉代表主办方浙江省文化厅、杭间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讲话,李震坚学生代表、著名画家刘国辉,李震坚先生长子李邨代表家属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主持。

    李震坚先生1922年出生于浙江缙云,1946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国画科,学习山水、花鸟,兼习人物素描和油画。毕业留校任教后,专攻中国画人物画。从上世纪50年代起,李震坚就致力于现代题材人物画的创作与教学。“浙派人物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引领风气之先,直接影响和促进了整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至今仍在延续,而且又出现了更加个性化多样性的发展。李震坚是“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他在探索和实践中,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画特点,将传统水墨画的技巧融入到素描造型结构中,通过用笔的变化把握形象特征,达到“应物象形”“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衔接了写实人物与传统水墨语言之间的隔膜与断层,为中国画艺术的开拓和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震坚出生在浙江丽水山区,秉性质朴,这也确立了他亲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创作道路。他的人物画多以代表人民大众形象的工农兵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为多,作品充满了大自然的生趣美感和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怀。李震坚在创作中乐于表现劳动人民形象,提倡面向生活,创作出《风浪中成长》《妈妈的新课题》《井冈山斗争》等一大批现代人物画的名作。纵观李震坚先生各个时期的创作,始终呈现着他热爱生活、心怀人民的情怀和对艺术真善美的追求。他热爱绘画艺术,潜心艺术教育,为之奋斗一生,成就卓著,桃李满园。

    1992年,李震坚先生逝世后,他的家人曾先后向浙江省博物馆和缙云博物馆各捐赠了100余件人物画作品。2014年8月,李震坚家属再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李震坚中国画、素描速写等作品共计4028件,这是迄今为止浙江美术馆接受数量最大的整体捐赠,也是继上世纪50年代黄宾虹先生捐赠以后,我省最大规模的一次捐赠。这也是李震坚家属倾囊而出的一次捐赠,从此之后,他家里已经不留一件李震坚先生的作品,一切都交付给了国家。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对研究李震坚艺术成就和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浙江美术馆紧紧围绕“百年文脉梳理”和“百年美术征集”的学术思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加大自主策划的力度,通过高品质的研究和展览,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李震坚先生的杰出成就,发挥藏品的社会效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次展览共展出李震坚人物画主题创作、水墨人体、山水花鸟和素描速写作品近200件,是从李震坚家属捐赠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是李震坚先生一生扎根人民、热爱人民、描绘赞美人民不平凡艺术人生的反映,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敬仰。

    展览将于2016年4月26日闭幕。(文/陈纬 蔡荣 图/杨鉴 刘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