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瓣莲花纹砖 隋(公元581—618年)
敦煌研究院收藏 长38厘米 宽38厘米 厚6.5厘米
隋代花砖在考古发现中数量少,种类单一,砖体较大,由于烧制工艺不成熟,火候低,花砖质地较疏松。
这块八瓣莲花纹砖,采用传统的雕刻技法,于整个砖面置一朵开敷的大莲花,中央花蓬点点,莲叶瓣间另有小瓣伸出。浮雕面高,宽大厚重,体积感强,于疏朗之中表达完整的构图,浑厚古拙,简练而风格鲜明。
2、胡人牵驼砖 唐(公元618—907年)
敦煌研究院收藏 纵34.5厘米 横35厘米 厚5厘米
砖面构图紧凑,形象生动真实。骆驼背负重驮,四肢健捷,昂首阔步,甩尾前进。牵驼人头戴中亚塞种人的尖顶帽,高鼻深目,身穿圆领窄袖服,右手紧握缰绳,左手拄短杖,表现了牵驼人与骆驼长途跋涉的精神面貌。
花砖真实再现了当年运载丝绸等货物的骆驼商队,不畏艰险,日夜兼程,在叮铛的驼铃中行进的情景,呈现唐代诗人张籍“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历史场景。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国际间友好往来的象征。
3、凤砖 五代(公元907—960年)
敦煌研究院收藏 纵25.5厘米 横51厘米 厚9厘米
凤凰口衔绶带,展翅飞翔,体态舒展,双结绶带增强了凤的轻盈浮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