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思乡梦境的画

来自大洋彼岸的名画家侯北人教授的作品展览,给人以真挚亲切之感。
那些题为《杏花春雨江南梦》、《黄山风物系人思》的画,所描绘的新安、黄山、桂林等地的迷人景色,无不寄托炎黄子孙的情思梦想。正像作者在题画中说:“园中所植树木,多位祖国产物;所绘之花果草虫,均为故园旧日所有。去国日久,倍增故国家园之思。”
侯北人教授和张大千居士有亲密交往,他们的青绿泼彩法有相似之处,免不了相互之间的探索和影响。这种大面块的浓重泼彩法,把某些可以简化概括的具象笔墨化为抽象,应该说是善于吸收融化西方近现代艺术手法的一种范例。教授长于文人写意,不求形似,动辄放笔皴擦,离披点划,蓬蓬勃勃,以松动空灵取胜。
进而就具体的画面来看,其中无论构思布局,还是泼彩用笔,也都不拘一格。有的画不留天地,无边无际,如《日暮深山》、《草堂闲话》等,将并不繁杂的有限景物,装满了无限空间。两间小屋,几片树石,藏头露足隐没在烟霞雨雾之中,使人感到有不尽的画外之意。同样写黄山或桂林,如《黄山道中》、《梦到黄山》等,有的群山纠纷,有的乱石崩云,奇巧幻变,丰富多彩。而《长江接天》、《春水桐江》,则山重、水复、树丛和孤帆远影,层次分明,一望无际。
所谓青绿重彩泼色,同样是举一反三,各有其不尽相同的颜面。有的以青绿为主,辅以紫赭,甚而朱红翠绿,强烈对比,如《秋来山色》、《杏花春雨》,特别鲜艳夺目,明丽华美。有的橙紫居中,甚而相争不让。如《夕阳蓬莱》、《远山梅花》等,似乎生硬,却也别有奇趣。事实上画家已经把泼清泼绿演变到泼紫泼赭,乃至其它彩墨方面去了。当然也有不涂不泼的传统浅绛刷染法,如明净细密的《黄山揽胜》和浑厚浓郁的《疑是银河》等等。
从诗文题跋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书法功力。转移到画法上,除了前面所述的放笔皴擦、离披点划之外,即使在勾描之中也自有传统和不乏骨力。如《山寺暮钟》、《秋来柴门》中的丛树、群山和屋宇,用笔藏而不露,苍劲质朴,若论笔法笔意,可以上溯到大痴、石田。对照之下,《雨意云情》、《山色有无》中的松竹杂树,却十分茂密严谨、节奏分明而接近于石谷了。至于《醉枫楼图》、《梦里家山》那样如狂似野的放纵笔迹,或许是如醉似梦的画意之自然流露吧!
(原载1987年9月16日《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