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1878

出生于香港摩罗上街,荷里活道。

原名谏,又名瑞谏。父亲何载,是香港大地产商。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现广州市芳村区海南村)。

年份

1897

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得佳偶良师,寄居廖仲恺哥哥家晒台上一斗室,命名「双清楼」。

年份

1902

冬,资助廖仲恺赴日本留学。

年份

1903

春,赴日。寄居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校舍,从舍监夫妇学习日语。 6月,在《江苏》杂志第4期发表《敬告我同胞姐妹》,是何香凝表达济世思想的开山之作。

与廖仲恺一起拜会孙中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工作。

不久入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年份

1904

初春,回到香港。 2月4日,在香港诞下女儿廖梦醒。

年份

1905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加入同盟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负责同盟会的通讯联络及勤务工作。 9月1日,与黎仲实一起介绍廖仲恺加入同盟会。

年份

1906

春,结束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学习。 4月13日,入目白女子大学校教育部博物科学习。并从朱执信学数学、从胡汉民学《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

年份

1908

2月,始从田中赖章学山水、动物画。 4月28日,从目白女子大学退学。 9月25日,诞下儿子廖承志。

年份

1909

3月,作《赠别诗》慰勉回国进行秘密工作的廖仲恺。

4月10日,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撰科高等科学习,从端管紫川学山水、花卉,同时每周两次向田中赖章学画狮、虎动物及日本画。

年份

1910

作诗《征妇怨》、《谒金门o无题》。

作《虎图》赠黄兴,绘《山水》赠逖伯。

年份

1911

2月,与廖仲恺及儿女归国,抵达香港。 3月,在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毕业。

年份

1913

8月,「二次革命」失败,全家亡命日本。 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夫人绘《菊》图。

年份

1914

7月,加入在东京成立的中华革命党。作《狮》、《马》。

年份

1916

4月9日,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及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

5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与廖仲恺随孙中山返抵上海。

年份

1921

4月,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在广州成立,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5月,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代理部长),担起为中华民国政府理财的重任,协助孙中山开拓广东革命新局面。6月,讨桂战争开始,与宋庆龄在广州筹备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担任总干事。

与广州画家姚礼修、高剑父等多所交往。为募集劳军费用,参加书画义卖。 约本年,作《月下小景》、《水中月》。

年份

1922

6月14日,军阀陈炯明囚禁廖仲恺,何香凝奋力营救。 8月18日,廖仲恺获释,翌晨一同离粤分头赴沪。 9月底,伴随廖仲恺赴日本准备与苏俄代表会谈。

10月,父亲在香港病逝,离日归国奔父丧。11月底,与廖仲恺在上海得晤柳亚子,并订交。

年份

1924

1月20日,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三位女代表之一,倡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并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3月8日,出席在广州召开的首次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并发表讲话。 6月18日,主持广州「国民党贫民生产医院」开幕式,并报告筹建经过。 中秋节,廖仲恺、何香凝应邀参加张民达、邓淑贤的婚礼。

12月,主持召开广东妇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又筹建了劳工妇女日夜学校。

年份

1925

1月,与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和中央工人部合办顺德女工补习学校,并筹集开办费。 3月11日,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何香凝是遗嘱的见证人之一。翌日,孙中山逝世。

4月12日,何香凝陪同宋庆龄出席上海十万市民追悼孙中山大会,发表演说,报告孙中山的历史及勋绩。

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

9月3日,写作《挽廖仲恺》,疾呼「举家何惜牺牲」。 9月14日,在粤军追悼廖仲恺、陈秋霖大会上发表演说。 10月26日,在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以最多票数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后被推为妇女部长。

10月,第二次东征开始后,亲赴惠州劳军,又发起「援助海丰农民自卫军筹备会」及「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积极支持东征。 12月,发起组织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

年份

1926

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代理中央妇女部部长。 2月,在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报》上发表《国民革命是妇女唯一的生路》。

3月8日,在广州河南各界妇女联欢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妇女团结起来求得解放。 3月,作诗《有感》。

7月,何香凝在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欢迎出师北伐的将领。

11月,与廖梦醒、鲍罗廷夫人离广州取道韶关赴南昌、武汉。

12月,何香凝在汉口庆祝北伐胜利大会上发表演讲。

年份

1928

2月,出席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重申扶助农工」的提案。 是年和翌年,不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拒绝担任国民党政府的任何职务,也不参加其他党派活动,居上海法租界辣斐得路花园坊寓所。

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于右任在南京合作《松o竹o梅》。

年份

1929

年初,蛰居上海,与经亨颐、陈树人、柳亚子等组成「寒之友社」,日以绘画、吟诗和读书为事。

秋,为表示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同时解决仲恺农工学校经费,携带自己和其他名人作品三百余幅,离上海经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卖画募捐。11月抵达法国,以写画为生。

作《红树青山白马湖》、《落枫》,作题画诗《梅花》、《石o牡丹》,作诗《往法国途中》、《出国途中感怀》。

《何香凝画集o第一辑》出版。

年份

1931

「九o一八」事变爆发,立即回国,以国民身份与同胞共赴国难。12月27日,在上海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

《何香凝画集o第二辑》出版。

作题画诗《梅花》。作诗《感赋》。作《松o菊》六条屏。

年份

1932

年初,与经亨颐等再结「寒之友社」,吟诗作画。

3月2日,何香凝致函蔡元培夫妇,附诗作《为中日事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以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年份

1933

2月,参加全国艺术家捐助东北义勇军作品展览会。 与张聿光合作《仙鹤图》、《山水人物》等。

年份

1934

与王一亭合作《青山瀑布》,于右任题诗。后又作另一幅《山水人物》,柳亚子题诗。作《梅》图、《虎》图,赠经夫人。

年份

1935

5月,护送廖仲恺灵柩迁往南京中山陵侧。

8月,在中共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上签名。 作题画诗《梅花》。作诗《勿忘国耻》、《卖画》。

年份

1936

与陈树人、经亨颐、于右任合作《松o竹o梅》。

年份

1937

1月,廖承志到达陕北延安。何香凝托人捎给毛泽东一套狼毫湖笔、廖仲恺的《双清词草》及自己的画集。 6月25日,与宋庆龄等十六人发起营救「七君子」的「救国入狱运动」,联名向苏州的高等法院「呈文具状」。

同日,接毛泽东的来信,被赞誉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

9月,何香凝复电廖承志,勉励他「奋斗御敌」。

年份

1938

6月14日,宋庆龄等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被推为中央委员。

年份

1941

1月14日,皖南事变发生后,与宋庆龄、柳亚子等联名写信给蒋介石暨国民党中央,痛斥蒋介石的反共罪行。18日,又与宋庆龄、陈友仁联名通电蒋介石,促他停止反共。

作诗《香港沦陷有感》、《怀粤饥荒闻警报》。

年份

1941

1月15日,乔装打扮,偕经普椿母女、柳亚子偕女柳无垢一起离开香港。

作诗《日寇侵占香港后回粤东途中感怀》:「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年份

1943

4月,经长途跋涉,抵达桂林。以种菜、养鸡、卖画来维生。

作诗《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舟行勇向前」。 作诗《日祸移居广西舟中》:「战云弥漫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但得军民同御敌,烂船飘泊也风流」。

年份

1945

9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是年,在八步继续筹建国民党民主派组织,并设法打听廖志成被国民党关押的情况。

10月,离开八步回粤,12月下旬,离广州赴香港。

年份

1946

3月初,和李济深等筹建多年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广州正式成立。 《新华日报》发表其诗作《画梅花一幅贺朱总司令寿》:「将军花甲寿,敬贺一枝梅。凌霜兼耐雪,铁骨占花魁。春到和平日,新生万物回」。

年份

1948

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云外青山》图。

年份

1949

4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香港到达北平。 9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代表民革发表讲话。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份

1951

与在京国画家溥雪斋、汪慎生、胡佩衡、叶恭绰等合作书画。 与徐悲鸿、廖承志合作《倚松读书图》,叶恭绰题。

作诗《寄赠抗美援朝将士》:「前者牺牲后者师,人民慰问送寒衣。感君勇敢驱残美,留得忠名万古垂」。

年份

1953

1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4月2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年份

1954

11月,《何香凝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2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年份

1956

2月29日,出席民革中央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

年份

1957

6月,陈树人遗作展在京举行,何香凝在《人民日报》发表《陈树人先生小记》。 8月,所著《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年份

1958

5月25日,在「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当选为名誉会长。 11月,发表《遥望台湾》:「青山能助亦能界,二十余年忆此诗。岁寒松柏河山柱,零落台湾知未知?锦绣河山无限好,碧云寺畔乐同游。驱除美寇同仇忾,何事哀伤叹白头?遥望台湾感慨忧,追怀往事念同游。数十年来如一日,国运繁荣渡白头」。

年份

1959

4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6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柳亚子先生》。 作诗《为国生财》、《工农干劲》、《农村》、《记参观顺德丝厂》、《积肥》、《采桑》、《东风压倒西风》、《雁》等。

年份

1960

8月13日,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8月15日,在民革中央四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会主席。

年份

1962

冬,赴杭州,与潘天寿、傅抱石合作绘画。

年份

1963

《何香凝诗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份

1966

11月12日,在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并以民革主席的名义在大会上发言。

年份

1972

9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9月5日,追悼何香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9月6日,在南京东郊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何香凝遗体安葬仪式,与廖仲恺合葬长眠。

9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