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馆内新闻 > 详细信息
霸悍鼎天 隽远铭心 | 史上最大规模潘天寿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
发布时间: 2017/12/1   作者: 黄松清 狄子涵  来源: 本站  点击率:

12月1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承办,浙江美术馆作为执行单位,潘天寿基金会协办,宁海县人民政府、西泠印社支持。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14日,展览地点为浙江美术馆  4、5、6、9、10号展厅及天光长厅。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原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美协副巡视员吴萍萍、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刘冬妍 、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骆献跃。出席开幕式的艺术家有朱颖人、吴永良、李子侯、张立辰、吴山明、卓鹤君、胡萍、林木、潘耀昌、陈瑞林、杨思梁、奚天鹰、甘正伦、王庆明。潘天寿家乡宁海县代表、宁海县文联主席王苍龙等。潘天寿先生家属潘公凯、励国仪、朱勇勇、朱仁民、朱可夫、李承德、吴颖、施青、王思宇、潘晴、潘云飞,以及来自24家中国书画名家馆的嘉宾、美术界及新闻媒体界友人。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主持。

潘天寿弟子张立辰致辞

潘天寿弟子张立辰致辞。张立辰提到,作为潘天寿的学生来参加“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心情非常激动。潘天寿是近代中国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绘画的艺术科学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张立辰说自己非常幸运地跟随潘天寿学习了五年的花鸟画,也得到了潘天寿先生许多的绘画指导与理论指导。在潘天寿的艺术理论中,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各有各的高峰,所以潘天寿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这样的高瞻远瞩。自身也要更加坚守潘天寿的艺术观念与教育思想,继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致辞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致辞。安远远首先祝贺了“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的开展。并且回忆了上半年,潘天寿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的盛况。在潘天寿大展中,可以看到他追求的壮阔的意境与朴素的思想表达,其视野可谓远眺古今,俯瞰天下,静查内心。其境界至刚至柔,至真至简,呈现出雄浑阔达的浩然之气,温润清新的时代先锋。潘天寿在时代的大变局中,以一己之力,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用一支笔捍卫民族文化,他把民族绘画提高到关乎国家生存与民族振兴的高度,用一生证明了他的事业的阔大雄伟与境界的高古新奇。潘天寿在艺术理论方面有思想有理论有实践有成果。为潘天寿先生举办画展,就是要像他一样坚定文化自信,以自豪的态度继承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实现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国家与民族迈向新的时代。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致辞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致辞。“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潘天寿的家乡,在他长期生活工作的杭州隆重开幕很有意义。潘天寿专注于中国画创作研究,同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经验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他一生对民族文化和艺术怀有坚定的自信,从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体悟中把握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主张,并探寻中国画“传统出新”之路,从学术上捍卫了民族文化,并以其杰出的创作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对中国现代画坛和中国文化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激励更多的后学之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把老一辈艺术家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许江回忆了2017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时的盛大景象,提到刘延东副总理在看完展览之后,说的一句话“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非常辉煌的展示。”此次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潘天寿大展与中国美术馆的相比,展品有些变动,但是规模更大了,堪称“史上最大规模潘天寿作品展”,6大大厅,128件作品,高悬在壁,霸悍鼎天,铺陈眼下,隽远铭心。通过这个展览,观者可重见师容、重览师艺、重聆师言、重温师神……民族翰骨,巨匠还家。潘先生的画作前所未有地聚集在这里,供家乡人民赏阅,为家乡的人文奉上他毕生的精华。潘天寿从未离去,他活在他的画作中,活在景云村的潘天寿纪念馆中,活在浙山浙水的山水气息间,活在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的人们共同的心中。

 


潘天寿家属潘公凯致答谢辞

潘天寿家属潘公凯致答谢辞。潘公凯提到,文化部、浙江省政府、全国文联如此重视此次展览,就是想借用潘天寿的人生、艺术经历、艺术追求,进一步唤起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文化传统强烈的自信和自豪感。这次展览非常有意义,不仅仅是纪念潘天寿,而是想宣扬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精神,这也是作为潘公凯的潘天寿一生努力工作和追求的目标。潘天寿出生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使他认真地思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考也是他整个艺术理论和绘画理论立意的基础,潘天寿在1936年就有相关论文的叙述,所以中西文化的关系是他一生绘画理论的一个基点。潘公凯表示,特别要感谢文化部、全国文联、浙江省政府的巨大支持,感谢此次参与展览工作的许江与其他的工作人员,感谢百忙之中远道而来的朋友、专家还有观众朋友。

 

原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主持

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潘天寿作品展,本次展览展出来自中国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宁海县文物办、西泠印社等120余幅潘天寿代表作,及其手稿文献等。展览分为“高风峻骨”“饮水生涯”“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和“守常达变”六大版块。从艺术风骨、教育贡献、画学思想、笔墨成就、构图章法、写生造化、传承创新等多个方面出发,将画作、画论、诗词编织为一体,全方位地讲述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画学家的潘天寿,向观众展现这位立体的画史伟人。

 

“高风峻骨”版块展示潘天寿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力求突出潘天寿艺术的最大特点——“风骨”。“一味霸悍”版块重点展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奇崛明豁”版块聚焦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匠心。“雁荡山花”版块从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雁荡山写生为切入口,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守常达变”版块展示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饮水生涯”版块通过档案、手稿等文献,全面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潘天寿家乡宁海还为此次展览出借了潘天寿早年作品,与潘天寿历年作品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笔墨发展脉络,可以充分领略潘天寿笔墨上的杰出成就。

 

展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在展览中融合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展览同期还将围绕 “潘天寿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潘天寿的艺术问题”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会,并开展多场画家导览及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

 

展览特别推出“潘天寿美育教室”,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