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王冬龄 495×3750cm 2007年 浙江美术馆藏
2009年12月8日上午,王冬龄巨幅草书《老子》捐赠仪式在浙江美术馆进行,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原省人大常委会代主任俞国行,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波声,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一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法根,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肃琴,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在捐赠仪式上,马锋辉接受王冬龄巨幅草书《老子》捐赠,葛慧君向王冬龄颁发收藏证书。捐赠仪式由斯舜威主持。

捐赠仪式由斯舜威副馆长主持

王冬龄教授在捐赠仪式上真挚致辞

许江院长在捐赠仪式上致辞

马锋辉馆长接受王冬龄教授巨幅草书《老子》捐赠

葛慧君副省长向王冬龄教授颁发收藏证书
王冬龄是活跃在当今书坛享有国际声誉的书法艺术家,他长期致力于现代书法和草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成就斐然,是当代书坛备受称誉的领军人物,尤其是他的行草书,纵横挥洒、神韵高妙、气势磅礴,传统修养和现代创新紧密结合。这次王冬龄捐赠给浙江美术馆的巨幅草书《老子》创作于2007年7月,长37.5米,高4.95米,曾于2007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样巨幅超越极限书写的狂草是前所未见的,充分体现了王冬龄书法艺术继承传统精髓和表现当代力量的特征,他以至诚的书法心性书写中国伟大的经典文本,通过现代艺术理念表现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神,架起了从传统艺术通向当代文化的桥梁。
省委、省政府对浙江美术馆藏品建设非常重视,专门成立浙江省美术藏品征集管理委员会,每年安排美术藏品征集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浙江省美术藏品征集管理办法(试行)》。而浙江众多的艺术家和与浙江有着艺术渊源关系的外地艺术家造诣精深、艺德高尚,对浙江怀有深厚的感情,常有以艺术回报社会之心。就在5天前,吴冠中作品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吴老将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专程赴吴老家中探望并颁发收藏证书。今天,王冬龄巨幅草书《老子》捐赠仪式又在这里举行。如此高频率的捐赠行为,充分体现了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巨大成绩。这些艺术珍品将在浙江美术馆一流的技术条件下得到妥善保管,成为浙江美术馆展览、研究、推广的重要资源,长久地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所享用。
王冬龄教授在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葛省长、俞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你们出席今天的捐赠活动给我极大的鼓励与荣誉,使我非常感动,衷心的谢谢大家。
《老子》巨幅草书高4.95米,长37.5米,这幅作品是2007年盛夏在中国美术学院室内体育馆创作的,历时四天多才完成,在2007年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上,《老子》巨幅草书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这幅作品也是我艺术创作生涯中最辛苦、历时最长、尺幅最大的一件代表作,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一幅长卷形式的书法作品。 本人深知艺术作品能够成为著名美术馆、博物馆的藏品,这是艺术作品的最好归宿。虽然我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图书馆及大英博物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美国北达科达美术馆等多处中外美术馆收藏,但《老子》巨幅草书这件作品能够留在杭州,并捐赠给目前国内最大的当代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也使我和这件作品感到无比的荣幸。
这次捐赠活动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厚爱,也体现了我省领导对建构浙江文化强省的坚定信心,这也给艺术家进一步为文化大省建设奉献力量以莫大的鼓舞。
特别要说明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领导对我在艺术事业上的追求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鼎力支持,我铭感于心,我将会更加努力、更加认真进行艺术创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最后再次由衷地感谢葛省长、俞主任,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谢谢!
许江院长在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葛省长,尊敬的俞主任,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尊敬的王冬龄老师:
参加今天的捐赠仪式我感到特别高兴。中国美术学院于1928年建立,坐落在浙江,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浙江就成为中国美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镇。这个重镇具有一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1955年,我们尊敬的黄宾虹先生去世,去世前他要求他的家属把他的4000多件作品、他收藏的1000多件古画、800多方古印、900多张拓片和一些古玩、陶器,以及一箱子他的手稿,捐赠给人民政府。改革开放初期,潘天寿先生的家属又把潘天寿先生的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前几天,吴冠中先生又把他近年来的力作和早期的一些作品,以及林风眠、陈之佛、关良等送给他作品,一共70多件,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吴冠中先生在他写给母校的留言当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母校万岁。当我们向他道别的时候,他跟我们说:“吴大羽先生有一句话,叫‘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今天,王冬龄先生又把他的巨幅《老子》捐赠给浙江美术馆。在这里我应该说,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创造和奉献的家族。我为作为这样家族的一员深感光荣。同时,我还怀一份希望,希望我们对文化的关注,不仅仅是对下游的关注,而且应该对上游更加关注。这个上游是什么?就是创作和教学的部门。因为只有它们的繁荣,才能让浙江文化真正地繁荣。
这是今天我讲的第一点。第二点我要讲讲王冬龄老师。龄师,他是中国著名的善书者,之所以称他为善书者,因为他的书艺体现和生发了今日书写的意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龄师就开始狂草大字的书写,到2003年,他的《逍遥游》,他的狂草,取得了大突破。这种突破就是赋予今日草书书写以一种独特的意态,这种意态既带着一种“云门舞集”那样如舞如蹈的“共舞”的动态,又将其书写的内涵积蓄在书写的痕迹和笔势的使转中,还原在书写之中。他把人“化”在了书写之中,又让书写留住了人心内在的激情。因此,我们说,他开创了巨型书写的途径,使今天的书写进入一种新艺术的境域。
2007年当龄师在书写《老子》长卷的时候,我也去看了,我感觉那天龄师与书写“化”在一起,收视反听,如舞如蹈,即成天籁。那笔势奇逸,墨迹如漆,有不少人在围观,精彩处掌声响起。当他写完的时候大概已是临近黄昏,窗外夕阳迟迟,泉声涓涓,万事只在动静之间。
今天,龄师将《老子》巨卷赠美术馆,如此浩然之举令我们由衷地钦佩。在此,我们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谢谢大家。
|